四代人的党员情节 □李计划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时间:2021-08-12 08:53:24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每次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赞歌,我就思绪万千,一下子回想到入党时的一幕幕。

  我生长在黄河岸边,九曲黄河水从家门口滔滔而过,老一辈的革命故事,也像滚滚的黄河水奔流不息。1947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新安狂口村党支部组织党员、民兵支援部队,新安狂口渡也一度成了党组织一条炸不断的地下交通线。

  爷爷1948年参加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风里来雨里去,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1949年在江西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同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爷爷的革命情怀,一直激励着父亲的成长。我也从父亲身上,见证了一名党员的质朴。父亲早年在离家几十里外的乡里从事供销工作,家里的大小事都由母亲一人操劳。一次,哥哥生重病,母亲捎信儿让父亲回来,带哥哥到大医院去看看。父亲忙于工作,说:“小病小灾,交通又不便,不必大惊小怪,在家附近的小药铺买点药就行了。”就这样,连续推了三四次。当母亲找到父亲单位,看见父亲浑身油腻腻地趴在货车下,正热火朝天帮着供销社修货车。母亲和他商量等车修好了,能否送哥哥去医院看看病。可父亲却说:“车是公家的,咱个人没权用!”车不让用,母亲打算挤公共汽车去。可是钱又不够,就又试着和父亲商量向公家借。可父亲说:“公家钱,咱也不能借,都要去借公家钱,单位还咋搞经营,我是党员,咱不能开这个口。”

  每年收麦季节,我总发现父亲起早贪黑替村里困难户收麦子,自家麦子炸在地里,母亲没少和他唠叨。到了秋季,父亲就像是全村人的劳动力,帮了东家帮西家,不仅帮着收谷子拉玉米,还联系化肥、耕地种麦。遇上困难老党员家种地缺人手,他还要请人来帮忙。碰上爱心捐助,父亲一次也没落下,母亲随便一说都能说出几十回。要是谁家有病有灾借不到钱,父亲一听说,任凭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慷慨解囊。

  父亲退休后,回到家,本应是颐养天年享受生活,可他却自己掏钱购买了理发工具,义务给社区老年人理发。最忙的时候一天理发20多人。几十年来,理发的工具用坏了十多套。去年疫情期间,还鼓励母亲为社区干部制作了300多双爱心鞋垫。

  几十年来,我从父亲的身上渐渐读懂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父亲的言行时刻鞭策着我,以爷爷为荣,我暗下决心:我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在党组织的关怀下,1997年10月,我终于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一心向党,跟党走,2000年,我由一名普通党员被推举为片区党支部书记,2015年又被党组织推选为社区党委副书记。

  责任在肩,奉献的行动无时无刻不鞭策着我勤奋工作,牢记使命,做党员的表率。

  从2016年开始,我在工作之余带领社区群众,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成立了黎明脚步志愿者跑步协会,没想到这项活动得到了社区内外400多人的赞同,从农民到工人,从工人到干部,发展壮大到8个社区晨跑团队,尽管在管理和服务上,自己每年都要搭上2000多元,但我觉得为大家办点事值得。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讲,这一点儿尤其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效仿对象。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时代旋律鼓舞和激励着女儿,她也坚定了吾心向党的决心,立志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把入党作为她的最高梦想。她在爷爷的影响下,于2020年也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从爷爷到女儿,四代党员靠着初心和使命,一如既往,沐浴党的光辉,永远跟党走。

  作者档案

  李计划,就职于义马市泰山路街道狂口社区。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河南新网 Copygight © 2021 henanxin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208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