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书,静静地坐在窗前,一边看窗外的风和雪,一边听着MP3中毛阿敏唱的“好人一生平安”。景美,词美,曲更美。触景生情,听曲动情,众多感慨,突然涌了出来。 初暖又寒,风声如怨,雪粒纷纷敲打绿叶玉兰。风戏雪舞,无端把思绪搅乱。凭窗望,引出多少回忆与思念。 窗前的南天竺,经过严冬苦寒,粒粒珠儿,色红不减秋末,叶片苍苍,绿中泛出红黄,让人把生命的顽强赞叹。寒风中左摇右晃的枝干,似淘气孩童顽皮不恭的表演。 喜欢早熟的樱桃树,枝条上,争先恐后冒出的蕾芽儿,受了委屈似的,又缩紧蕾芽儿,对寒冷表示抗议和不满。 更让人思绪翩翩的是,两株南方迁来的桂花树,曾习惯了温暖的它,在这里竟不娇惯,严寒中绿色昂然,似乎嘲笑人们为南方与北方划出界线。 室内温暖室外寒,隔窗犹如两重天。观望之余感叹多,引我思绪如涌泉。只为闲暇无事做,涂鸦几句是游玩。词句好歹君莫笑,权作稚文共消遣。 这篇日记,写了这么多,还没有写具体事,已经不能算日记了。今天是2010年2月10日,星期三,农历12月27。春节临近,过节的物品基本备齐了。我的客人很少,不需要备太多的物品。何况,现在过节和平常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如今的生活几乎天天像过节,吃穿不用愁,想吃什么,到街上转转,都能买回来,想想过去,不要说没有钱,有钱也买不到。 我不会忘记,曾几何时,天寒地冻,我拉着架子车到郑州卖红薯。寒风中,深夜找地方住,找啊,找啊,找了许多地方,人家都不让住。最后,在火车站附近,有家“红旗旅社”,让我们这一类拉架子车的人住宿,室内,大通铺上,没有被褥,但室内有火,这我已经很满足了。那一夜,我真想给他们写一封感谢信,可惜,没有笔墨,第二天又得早早起来赶路。那旅社住一夜很便宜,记得好像是0.5元。 我不会忘记,曾几何时,我拉着架子车,去郑州热电厂拉煤渣,为了烧锅,让家中做成几顿饭。头天下午拉车出发,第二天早上到达热电厂,装了满满一车煤渣,拉着穿越郑州市区,到家里已是第二天深夜,几点几分,没有表,自然无从知道。 我不会忘记,曾几何时,中牟县城中的大小单位,我都拉着架子车,去拉过煤渣,包括当年县委、县政府大院。为的是垫平青年路与解放路交叉处西南角的一个大深坑。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一位资深农民工。 我不会忘记,曾几何时,我无数次拉着架子车,在中牟县城中拉砖送砖。最多的一天,我曾挣到3.20元人民币。那一天累啊,累得走路都东倒西歪。那一天高兴啊,高兴得把3.20元交给母亲时,得意地笑了。 我不会忘记,曾几何时,我在“中牟一中”上学,早晨,挎着篮子,步行蹚过贾鲁河,来到学校,把篮子放在饭场。上了一天课,晚上,擓着同学们留下的满满一篮子红薯皮等(喂猪用),再蹚过贾鲁河回家,夜间,还要推水车浇地,推磨磨面。 人们说吃苦是财富,可是,这样的财富谁想要? 人们说吃苦是财富,其实,这样的财富很宝贵。 人生是一年又一年的组合。过去的已经过去,开始的已经开始。过去是美好的,因为你曾经拥有过,哪怕有些苦涩。未来的肯定更加美好,因为,她还在你的手中,等待你的工作和收获。 2010年2月10日 作者简介: 李道增,男,汉族,生于1948年3月,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大孟镇冯庄村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文集《寻找》、长篇小说《追求》、《但愿人间有轮回》(获郑州市五个一工程奖)、童话故事集《宝盒子与美丽的蝴蝶》、长篇科幻小说《魔幻岁月》、33集电视剧本《全民在线》(获中牟县首届潘安文学创作奖)、电影剧本《虎尾》等。有诗歌、小小说80余首(篇)散见于报刊,其中多首(篇)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