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即中医学中的不寐,亦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等,虚证多因阴血亏损、中气不足或心脾两虚所致,实证有外感时邪和内邪滞逆之不同。依据中医整体观、天人合一理念以及五行生克规律,笔者在大量临床实践中探索总结出9种非药物疗法(即话疗、食疗、足疗、穴疗、气疗、音疗、色疗、香料、动疗),同时配合必要的中成药丸或汤剂,简称“9+1”法,调理失眠效果明显,现简述如下。 非药物疗法: ①话疗 话疗即情志疏导。失眠多因情志所伤,有效的心理疏导是调理失眠的前提和重要环节。《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因此,要积极引导患者自我疏导,学会放下纠结的事,多微笑,积极看问题,多理解和体谅,常怀感恩之心。有些人喜欢钻牛角尖,难以自我疏导,这就需要有人帮助疏导,但要得时得法,善于运用五行生克关系调节情志,因势利导。 ②食疗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俗话讲“药补不如食补”。饮食不节是导致失眠的一个重要因素。吃少、吃多、吃偏,或致气血不足,或致痰湿内阻,都会造成心神不安。《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均衡营养、合理膳食是保证气血充足和畅通的前提。 ③足疗 足疗即按摩足部。足部被称为“全息器官”,且远离心脏,处在气血运行的末梢。足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上足部有一些与睡眠关联密切的穴位,故可起到调理失眠的作用。 ④穴疗 穴疗包括点穴、耳穴压豆、艾灸和针刺。点穴时主要采取泻法,通过在穴位上给予外力让经络畅通。经络通则气血通,气血通则阴阳平衡。在辨证点穴的基础上,辅之耳穴压豆和艾灸,效果更佳。 ⑤气疗 气血同源,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类经·摄生类》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睡眠质量不高和失眠者,有条件的可选择到空气清新、氧含量高的地方居住一段时间,更好地吸收大自然清气,也可以每天练习半小时吐纳呼吸法。 ⑥音疗 中医认为,五音宫、商、角、徵、羽对应五脏,适合的音乐疗法可对调理失眠具有积极作用。可选择《军港之夜》《平湖秋月》等乐曲。乐曲的选择要因人而异,感觉能让心沉静下来的就是适合自己的。 ⑦色疗 中医认为,五色入五脏,不同的颜色对身体的不同脏腑有修复和治疗作用,现代研究也发现人体对不同颜色的反馈不同。如红色是刺激色,它可以提高机体温度,促进血液循环,失眠者尽量避免;白色能够清除消极情绪,让人变得宽恕和接纳;黑色是保护色,可以帮助特别敏感的人安静下来;黄色给人温暖的感觉,有助于平衡整个肠胃系统,但过多会让人产生焦虑;绿色是镇静的颜色,主宰平衡,让身、心得到休整,有安神的效果;蓝色是最为沉静的颜色,具有镇静的效果,能安静人心,起到冷却和放松的作用。此外,紫色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还有研究发现浅蓝和绿色具有抗焦虑的效果。健康人和失眠患者的卧室布置和配饰都要考虑色彩对睡眠的影响,失眠者还可以通过在画板上涂抹令人舒缓的颜色来助眠。 ⑧香疗 五味入五脏,特别是芳香药物大多具有芳香走窜、疏理气机的作用,而经络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芳香类药物可以帮助经络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抵御外邪等。也可在枕边可摆放切开的苹果、橘子、橙子等,让清新果香帮助入眠。 ⑨动疗 适当运动是调理失眠的最好形式。因气血虚而失眠者,可通过运动提振阳气、促进气血生成;因气血瘀滞而失眠者,可通过运动促进气血循环、疏通气郁或血瘀。动疗要因人而异,动静结合。气虚阳虚不宜运动量过大,阴虚火旺不宜多汗。徒步有氧运动效果最为明显。 中药内服: 中成药丸或汤剂在调失眠中具有重要作用,心脾两虚基本方为归脾丸合甘麦大枣汤,肝郁化火基本方为丹栀逍遥丸,阴虚火旺基本方为黄连阿胶汤或六味地黄丸,痰热内扰基本方为黄连温胆汤,心胆气虚基本方为安神定志丸,胃气失和基本方为平胃散合半夏秫米汤,心火炽盛基本方为导赤散或龙胆泻肝汤,阳虚失眠基本方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在此基础上辨证施方,配合上述9种方法可共奏安神之功。(谢继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