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走进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河南交院),一尊“匠心筑梦”的雕塑在高速公路造型支撑下格外醒目。沿着校园道路继续向前,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士官生体能训练场、京东校园实训中心……纷至沓来的各色标牌标识映入眼帘,彰显着学校的多元化发展。 河南交院创办于1953年,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交通运输特色鲜明的工科院校。68年来,学校累计为交通运输行业培养了10万余名专业人才,一大批校友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技术专家和管理干部,为河南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被誉为“河南交通人才摇篮”。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从2015年被确定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到2019年成为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再到2020年入选河南省双高工程建设单位,河南交院在新时代鸣响了特色发展的冲锋号,奏响了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根植交通 求学理想地 68年前,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河南交院的前身——河南省交通厅干部训练培训班应运而生。历经两次迁址、六次更名,在厚重过往的积淀下,“自强不息 奋发有为 经世致用 唯实唯新”的河南交院精神在新时代历久弥新,也让河南交院成为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 学院坐落于交通便利的郑州市,占地面积1506亩,拥有郑东新区、航海路、桃源路等5个校区和济源小浪底校外大型综合实训基地,教学设备总值1.6亿元,图书馆藏书百万余册。校园实训场馆种类多样、各具特色,拥有的全国百佳好食堂饭菜可口、价格实惠,师生修身治学条件优越。 强校兴业,人才先行。近年来,河南交院大力实施“卓越教师”和“青蓝工程”培养计划,通过推进职称评审改革、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改革,激发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热情。目前,学院800余名教职工中,拥有博士、硕士学位学历教师358人,建成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省级创新教学团队2个,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交通运输部交通英才等40余人;在省级及以上各类教师比赛中获奖30余项,获全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校企合作 毕业即就业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如何推动学校的职业教育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升,一直是河南交院探索创新的核心。 “学院近几年集结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力量,搭建了融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共同体,紧密对接公路、水路、城市轨道等交通运输方式,开设了39个具有交通运输行业特色和区域优势的专业。”河南交院院长刘志伟介绍,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智能交通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5个重点专业群,以及航海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4个骨干专业,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示范专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 近几年,河南交院与相关企业累计投资近2亿元,建成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7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教师培训基地、3个省级教师培训基地、200多个涵盖8个院系的对口实训基地。这些“硬核”实训基地使学生们的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开启了“前厂后校,厂校一体”的新模式。 河南交院先后与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河南省交通运输发展集团、宝马中国、捷豹路虎、万豪集团等12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合作,实施学徒制和订单式培养。其中,“订单班”数量累计达100多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让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获高薪。 值得一提的是,学徒制除了有专业教师的理论教学外,还安排了企业师傅现场指导,“双导师制”的现代学徒制度不仅让学生的技能得到质的提升,也让河南交院的名声越来越响:连续3年承办河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连续12年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各种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60多个、省级奖项150多个。 今年,河南交院还与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清研车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进一步实现校企制度融合、文化融合、技术融合、资源融合和人员融合,推进“项目驱动、工程训练贯穿、学研互动、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学院多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真正让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深度协作。 搭建平台 融产教共育人 引名企进校园,融产教共育人,开启厂校一体、股份制双主体办学模式……近年来,凭借实训条件全国领先的金字招牌和工学结合、产教精准对接的育人模式,河南交院逐渐成为服务全方位、功能多元化的交通运输行业新型智库,探索出一条“职教集团搭台、校企合作唱戏、产教结合育人、服务行业提升”的特色办学之路。 在河南交院,大到智慧交通系统、智能物流体系、商用车辆和模拟设备,小到大师工作室、茶室、形体训练室,这些种类多样的实训基地不仅有力支撑了在校生实训教学,还承担了其他院校的实习和机构的技能竞赛、培训、技能鉴定等任务,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贡献力量。据统计,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的6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河南交院每年接收实训、实习达1万人次,创造产值过亿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双丰收。 河南交院济源小浪底大型综合实训基地,沿线地质复杂、地貌丰富,土质多样,大桥、隧道、涵洞、挡土墙等构造物齐全,为学生进行公路勘测、养护施工、公路技术状况检测评价等实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该基地每年接收数千名本校学生实训,还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本科院校交通土建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服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生也走进建筑虚拟仿真实训室,接受“教、学、练、做”一体化实训。 多元化办学模式有力提升了河南交院服务社会与行业发展的能力。学院面向行业开设了20个品类、40多项培训、160多门课程,常年为行业企业开展培训、技能鉴定工作等,年培训社会学员达3万余人次;依托学校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交院工程技术集团公司和重点专业群,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建“道路安全研究中心河南分中心”;与北京交通大学等9所院校开展合作办学,提供专科到硕士学位层次的学习需求,搭建“随时充电、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在研发方面,学院拥有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各类科研创新平台、4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承担河南省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等6项行业标准制定,每年服务交通土建试验检测、施工监理等工程项目100多项。 明德尚行 构建校园全景文化 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伴随新中国成立成长起来的河南交院,以“明德励志善学致用”的校训滋养着一代代交院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德技双修,促进“精神成人”。 “近几年,学院通过‘三全育人’构建了‘大思政’格局。”河南交院党委书记曹焱说,学院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事业发展总规划,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探索建立了“四级三进”制度,促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时代新人。 河南交院创新育人载体,以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形式,构建“明德尚行”校园全景文化体系;依托各种学生文化节和社团文化节,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结合重要节庆日和课程开展教育,从多个层次、多个维度为师生提供“精神大餐”;培育出“四堂一课”“久鸣大学生艺术团”“阅读经典”等有特色、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品牌,将价值引领工作渗透到文明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河南交院还以文明校园建设为抓手,开展思想道德、领导班子、师德师风、校园文化、校园环境、阵地管理六大建设,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果,实施理念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职业文化和物质文化“六化”建设工程,构建“明德尚行”校园全景文化体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近3年,河南交院在全国及省内各类文化展演和成果评比中获得奖项达200多个,武耀宗同学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群体人物”“河南省第十二届见义勇为模范”“河南省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等荣誉称号。 士官定向培养 筑牢红色基因 走在河南交院白沙职教园新校区,经常能看到身穿军装的学生整齐地列队经过,耳边响起阵阵嘹亮的口号声,他们都是该校定向培养的士官生。作为河南省首所定向培养士官的职业院校,河南交院先后与火箭军、空军、陆军、国防动员部等合作,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军政素质”培养计划,在道路养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5个优势专业定向培养士官,打造准军事化管理的“校中之军”。 投入专项资金新建士官生实训大楼、改造士官生公寓、建设标准化军事体育训练场……在士官生培养方面,学院集中优质教学资源,为士官生“量身打造”培养方案、“量体裁衣”配备师资和教学设备。同时,坚持以红色基因筑牢底色,从政治、制度、德育、精神、环境、生活六大板块入手,让红色基因渗透到士官生学习、训练、生活的方方面面,确保士官生在政治思想上做到“红色血脉汲取”,在血性精神上做到“军营文化熏陶”,在军事素质上做到“刻苦训练培育”。 据悉,士官生前两年半的专业学习由河南交院负责,最后半年则由招收部队负责入伍实习,这种独特的培养模式吸引了众多有军旅梦的学生报考。自2015年以来,河南交院已累计招收定向培养士官2900余人,其中5人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盛典,10余人在部队立功受奖,士官生培养规模全国领先、河南第一。学院多次在定向培养士官军地联席会议作典型发言,军地领导对学校育人条件和育人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河南交院人正秉承“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经世致用、唯实唯新”的交院精神,中流击水,奋楫扬帆。 瞄准国家级双高校、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的奋斗目标,河南交院将围绕“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河南高速公路“13445”工程重大战略和发展建设需要,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在中原大地上书写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辉煌。(周爱娟 梁晨静 张启源 吴笑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