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区按照“一镇一队、一村一队”要求,向镇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8月18日新华日报) 选派驻村干部其目的是为配强乡村基层组织力量,更好地推动“三农”工作,推动扶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增强基层群众获得感。选派年轻骨干驻村,其根本就是牢牢把握“选”“派”“驻”“管”四个环节。 关键在“选”。精心“选”优,凝聚“想干愿干”的思想共识。选人用人导向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以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历来是干部工作的首要问题。组织部门要把握好选人用人导向,严把驻村干部人选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充分考虑年龄、专业、经历等因素,对人选进行科学搭配、优化组合,画好选人用人的“最大同心圆”,发挥选派力量的“最大公约数”,确保把素质好、能力强、作风硬的“尖兵”队伍选拔出来,把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的“行家”干部任用起来,派到基层一线去,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形成“一人驻村、全局振兴”的驻村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地发挥驻村干部的作用。 重点在“派”。精准“派”强,凝集“能干会干”的专业力量。“先定村、再定人”的原则,村里需要什么样的人,就要精准选派什么样的驻村干部。组织部门要摸清选派需求,统筹选派力量,根据不同地方不同的资源禀赋、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空间潜力,按照服务单位需求和派出单位特点,开展“订单式”“清单式”选派,实现因村定人、因需择人“双向”选择。注重从行业部门选派专业干部到村任职,按照“先定村、再定人”的原则,做到定村精准、派人精准、工作精准,建立党群部门帮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的选派体系,做到人岗相适、因村派人、科学组队,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效能。 可贵在“驻”。干部驻村是为了解决乡村在推进发展中的问题,因此干部驻村不仅要住下身,还要留住心。明确驻村干部要深入田间地头,深入村民中间,组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紧紧依靠群众,服务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精准掌握乡村发展现状和实情,精准识别阻碍和影响乡村发展的症结,精准找到破解乡村发展难题之计,精准落实确定好的各项发展举措,从化解矛盾纠纷着眼,从解决民生问题着手,从破解发展之题着力,敢于担当,示范带领乡村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进步,不断增强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动力在“管”。严管即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做好选派工作的“后半篇文章”。组织部门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加强对驻村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教育培训常态化、监督管理日常化、激励保护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完善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的立体式关爱激励机制,确保选得优、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要加强干部考核管理,把“群众口碑”作为检验办事实效的“试金石”,以事实说话、用事例印证,将走访了多少困难群众、跑遍了多少沟渠田头、化解了多少棘手矛盾的现实表现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如重庆市荣昌区建立派出单位跟踪联系机制,派出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半年听取1次选派人员情况汇报,单位负责同志每年到镇村调研指导、推进工作;实行项目、资金、责任“三捆绑”机制,为选派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陈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