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与养老 ♣ 陈鲁民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22-04-25 08:35:32 

  退休之后,我给自己订了个读书计划,每年要读50本书。每天早晨,我出去锻炼一个小时,然后回来吃早饭。8点钟就准时坐在书桌前看书,泡一杯茶,戴上老花镜,津津有味地进入阅读世界。大约半个小时后,眼睛略有些发酸,就放下书本,去阳台打一套太极拳,活动一下身体,然后回来继续读书。下午午睡起来,再看一个小时书,就和老伴一起去公园遛弯儿。

  我这人可能娱乐细胞偏少,人家都玩得兴高采烈的活动,我却毫无兴趣。打牌、下棋我都不怎么会,钓鱼、跳舞也不入门,当然主要是提不起精神去学。算来算去,我最喜欢的还是读书,觉得这才是天下最有意思的事。在职时苦于没有时间,忙于庶务杂事,许多想读的书都没有读,买了满书柜的书,有的只是翻了翻,有的连启封都没有,实在可惜。现在有大把时间了,又无他事干扰,正好用来读书。我先是扫荡了书柜里的存书,然后又在附近的省图书馆办了个借书证,那里的书就更多了,应有尽有。我可以大快朵颐,大呼过瘾。

  几年下来,我读了三四百本书,有世界文学名著,有市场畅销书,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书,还有朋友的赠书,确实收获很大。丰富了知识,滋补了学养,开阔了视野,提振了精神,人也觉得越活越年轻了,不知老之将至。读书养老,我算是尝到了甜头,也有了瘾头,一定要好好坚持下去,争取读出点名堂。

  老人筋骨老衰,体力不支,不宜从事激烈活动,应多静少动,最适宜读书。孔子七十岁后还发奋读书,有“韦编三绝”的美谈,即苦读《易经》,三次把编书的牛筋都磨断了。耄耋之年的师旷,不仅自己坚持读书,而且还劝人读书:“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毛泽东也是活到老读到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读《容斋随笔》。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岁时还在孜孜不倦地读书,与人交流读书体会。周有光先生期颐之年仍手不释卷,读书写书乐此不疲。读书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老年生活,使其获益匪浅,有一个光彩夺目的“夕阳红”。

  老人阅历丰富,饱经沧桑,读书更能读进去,读出精华,读出体会。古人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意思是说,老年人经历了漫长人生,阅世多了,视野开阔了,读书时想到的东西更深刻,更全面,也可以更精准地用书上的知识来指导人生,愉快而充实地走好人生的最后一程。

  老人读书能排遣寂寞与无聊。人是群体动物,尤其是老人最怕寂寞,可是退休在家,能参与热闹的时间与空间又偏偏很少,就不免会生出寂寞之感,最好的化解办法就是读书。著名学者钱钟书与杨绛夫妻,就是在读书中慢慢老去。他们拒绝各种应酬和邀请,通常是一人捧一本书,各人读各人的,沉浸在读书中,与诸多先哲对话,乐在其中。读书也使他们活得健康长寿,杨绛就活到了百岁以后。

  老人读书,还可以刺激大脑,活跃脑细胞,有益于保持头脑清醒,思维发达,这也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一个人如果大脑不老,其他部位就不会老得太快;一个人如果思维活跃,其他部位也不会太呆滞。因而,爱读书的老人,通常要比其他老人要显得更年轻、更有活力。

  年轻人读书,多为考学、考级、考证,不得不挑灯夜读,悬梁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那叫苦读。老年人则没任何功利之心,读书全从兴趣出发,读不下去就扔在一边,目的就是让自己高兴,所以又叫乐读——越读越乐,越乐越读。让乐读陪伴老年生活,这是我的选择。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河南新网 Copygight © 2021 henanxin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208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