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镇苗木基地
十里镇食用菌产业基地
十里镇党委书记罗红莲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5000亩中药材基地,成为网红打卡地 □本报记者李海旭通讯员章琪文/图 “春采羊肚菌,夏种中药材,秋收黄金花,四季苗木香”。这句话不仅生动地描述了光山县十里镇的三大主导产业,更是近年来十里镇产业兴旺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光山县十里镇坚持把抓党建、兴产业、谋振兴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把产业振兴作为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该镇因地制宜,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确定“苗木花卉”“食用菌”“中药材”为该镇三大主导产业。在光山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逐步建成了杨湾大桥、光潢新路、沿河大道等“七纵三横”道路网络,贯通产业发展“动脉”,形成了“美丽产业”,托起了该镇群众的致富梦。 做强苗木“大文章” 阡陌成林富乡亲 苗木产业是十里镇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该镇种植苗木面积近3万亩,品种达200多种,现有苗木种植合作社57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从种植到采购、销售、运输应有尽有,花木年产值逾3亿元。十里镇已成为光山苗木花卉第一镇,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镇”“省级生态乡镇”“省级森林乡村”和“河南省绿化模范乡镇”荣誉称号。花卉产业已发展成为十里镇的一张知名名片。 十里镇的苗木产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起初是群众自发进行零星种植。在历届十里镇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苗木种植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分散种植到集中连片生产,逐渐形成了规模化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引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近几年,在十里镇党委书记罗红莲率先垂范带领下,抓班子带队伍,锻造出了一支奋勇争先、务实重干、敢于担当的镇村干部队伍。十里镇的花木产业也迈入了阔步发展的新时代,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为保障苗木花卉产业健康发展,该镇较早成立了特色苗木花卉产业领导小组,制定《十里镇苗木花卉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并在土地流转、项目依托等方面给予种植户更多扶持。同时自筹资金,设立苗木发展专项基金,结合上级带贫资金,不断扶优扶强苗木产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加快育苗精品示范专业村建设。立足实际,扶植了和谐苗木、俊山园林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并引导其加入苗木花卉协会,在生产营销等环节给予全力支持。着力发展以香樟、楠树等乡土树种为重点的园林绿化大苗木基地的产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桥梁作用,构建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机制,通过扩大基地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打造本土品牌等举措,全面推动全村苗木产业提档升级。 为提高苗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镇党委通过“线上+线上”“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土专家、田秀才、高校教授教学齐上阵”等多种方式,对镇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群体进行政策、技术、销售等方面培训指导。一方面引导农户“走出去”,定期组织花农参加鄢陵花木交易博览会,交流信息,取长补短,借鉴外地经验,引进新技术30余种,发展高档新品种100多个,不断提档升级。另一方面邀请专家“走进来”,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实现电化教学,到基地现场、田间地头指导苗木专业大户策划、选种和生产经营,免费服务苗农,培育产业带头人,不断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竞争力。 十里镇党委还十分重视打造苗木花卉特色品牌。为把苗木花卉产业打造成为一张“十里”飘香的特色名片,该镇积极引导能人闯市场、育市场,打造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市场营销队伍,培育了大批花木种植大户和花木经纪人。一方面合作社专业规范引领、树品牌、成规模,另一方面经纪人促进销售信息、渠道、技术交流,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农户种植覆盖面广,增收明显。三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此外,为唱响十里花木品牌知名度,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对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动员引导当地能人、外出创业“回归”人士投资花木。在东北部沿小潢河岸边土壤适宜的杨湾、刘楼、高大店、王岗等村,实现了集中连片、区域化种植、模式化栽培、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十里苗木远销郑州、武汉、太原、西安等地,并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大中城市展销,大大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通过不懈努力,十里镇花木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面对苗木产业发展,十里镇党委书记罗红莲满怀信心地说:“花木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2021年,为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品牌效应,镇党委多次组织全镇花木合作社外出学习,与鄢陵苗木花卉协会洽谈达成合作意向,拟建设集苗木花卉交易、产品展示、物流运输、电子商务、生态旅游于一体的豫南苗木花卉交易展示中心,将农户、经纪人、合作社拧在一起,汇聚技术、生产、销售、品牌力量,让更多群众从中受益,更多经纪人发家致富,更多合作社做大做强。” 谋划中药材新产业 十里盛开“致富花” 十里镇的中药材产业,则是一项从“无”到“有”的新产业,是镇党委因地制宜谋划的又一项特色产业。 2020年,为克服疫情影响,十里镇党委综合考虑该镇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将中药材作为主导产业发展。并积极主动与北京新发地联系,邀请实地考察,利用光潢新路建成后交通、地理、气候、营商环境、乡村支持等优势成功争取产业落地。不仅又成功培育一主导富民产业,也让花香十里、魅力北城这一十里名片叫得更加响亮。 党建引领,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乡村大力支持土地流转,成立工作专班“五加二白加黑”围田测绘、入户宣传,1周完成3000多亩土地测绘、2周完成土地流转、3周正式动工建设,打造“十里速度”,同时树立“引进产业是十里的事,有事情就找十里政府”的良好氛围。组织保障强力推进,镇党委班子成员下沉产业发展一线,带动中药材基地所在的李堰湾、徐寺村党支部共同行动,形成服务和保障产业发展的强大“组织合力”。同时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派驻党建指导员,实现党的组织、工作全覆盖。 在手续办理上提供便利,镇村两级积极奔走帮助申报建设十余亩的烘干厂房,有效减少运输等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强化保障促融合,将中药材种植基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布设水塘、机井、生产路建设,提高基地综合实力。积极帮助抗旱防汛,去年四月份旱情严重,镇党委积极作为,结合“我为家乡治水塘”引导群众积极深挖蓄水塘、打机井抗旱,与中药材基地合作保证其生产用水。在汛期主动帮助挖沟排水,协调抽水,保证种苗高质量成活。镇村两级积极宣传,帮助招聘周边勤劳肯干村民务工,全力保证生产效益。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旱涝灾害多重影响下,金丝皇菊等特色中药材喜获丰收,单位产量较安徽亳州等地优势明显。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以各村委会为主体,与新发地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保证群众的议价权,土地租金为500元/亩/年,并每年适当递增。支部示范富集体,以村“两委”为单位,与新发地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仅土地流转就可每年为李堰湾、徐寺两村带来近6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益。十里镇主动对接加深合作,通过基地免费提供种苗、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的方式鼓励村“两委”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让“两委”干部、党员致富能手带头示范,集体土地入股跟种,吸引周边群众参与种植,不断扩大规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实现富民增收。镇村两级与种植基地协商,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周边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务工,中药材无论是除草、挖沟、浇水、采摘、烘干都需要大量人力,高峰时用工近300人,老人、妇女也可参与务工,每天可获得70元~100多元不等的收入,让周边群众家门口稳定增收。 中药材产业还带动了十里镇乡村旅游的发展,在金丝皇菊、婺源菊盛开期,十里镇通过各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每天吸引县城和周边乡镇及潢川、息县数千游客前来参观游玩,有效促进了地摊经济和农家乐发展,周边群众已开始尝试,并取得效益。为此,十里镇党委政府加大力度,在2020年11月,积极与教体局、摄影家协会开展合作,举办“金秋十月花香十里”专题征文活动和摄影比赛,举办首届菊花展发展旅游经济。菊花展期间,4000亩中药材基地内金丝皇菊、婺源菊竞相怒放,每天都有周边县区上万名群众慕名观光打卡,成为光山县新的“网红打卡地”。 2021年,为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十里镇党委帮助新发地扩大种植规模至5000亩,新栽种芍药、牡丹、玫瑰等新产品,新培育100多种观赏菊花和盆栽景观。在G230、光潢新路、村组主干道及村民房前屋后均免费栽种各类观赏菊花,大力发展旅游观光经济,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开”出观赏、食用、入药、产品研发加工等多种效益,盛开群众增收“致富花”,结出产业发展“幸福果”。真正实现了“十里花海四季花香”,歌曲《我爱你光山》中“北望十里花如海”从蓝图照进了现实。 招商引资引人才 菌菇撑起“腾飞伞” 十里镇高度重视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党委书记,罗红莲每季度都带领工作组赴信阳召开招商引资座谈会,组织家乡成功人士参与,会上定期汇报十里发展情况、区位优势,邀请这些乡土人才返乡投身乡村振兴,吸引了一大批十里籍人士返乡创业,掀起了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的浪潮。 2020年,通过招才引智,邀请十里籍成功人士邱保兵返乡创业。在综合分析资源优势、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后,建议其发展种植食用菌产业。邱保兵创办正和菌种基地后,镇党委在企业党建、土地流转、用工、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形成了“党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食用菌”发展模式,示范带动成效初显。 坚持全镇统筹,科学规划了以代楼、徐寺、高速出口为核心的食用菌产业三大发展区。为帮助产业开好局,光山县委常委、副县长李鹏带领十里镇党政领导、正和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考察团,赴清丰县、湖北省随县等地考察,学习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模式。十里镇党政主要领导又带领各村村支书、正和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并成功与河南省卢氏县、湖北随县龙头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在技术、销售、出口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增强各支部对食用菌产业的认识和发展信心。2020年4月签署意向协议后,十里镇成立专项工作组,在一周内完成了代楼村50亩土地流转、征地和土地清表等任务,提前三个月建成10间菌种室、6间生产车间、2间无菌实验室、500平方米冷库的一期50亩的菌种基地。该基地菌种培育成活率高达98%,远超行业75%的标准,产品上市后供不应求,销往湖北一带,就连已经入棚培植的菌棒,也有高价求购。基地吸纳就业人员30余人,高峰期临时用工100余人,群众增收效益明显。为便于群众学习而配套建设的140个示范香菇大棚,喜获丰收,每亩纯收益在3万元以上。 十里镇党委政府坚持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想法子、找路子。作为镇党委书记,罗红莲全程参与食用菌产业的筹备谋划、技术指导、市场开拓,让食用菌基地走上了市场化、规模化的良性经营道路。镇里还积极向光山县委、县政府等汇报,争取财政奖补资金和扶持政策,用“红色动能”增强产业发展动能。争取资金近2亿元,建成了沟通光潢两县的杨湾大桥、贯穿十里全境的光潢新路、连接光山的滨河北路,“七纵三横”道路网络成型,为产业腾飞插上了翅膀。基地建成后,吸纳周边代楼、王岗村致富能手党员为成员,在基地生产线上成立支部,明确由代楼“85后”村支书裴鑫担任食用菌基地党支部书记,负责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并协调解决用工、手续办理等问题,积极向周边群众宣传推广,增加群众认同感和支持。建立班子成员联系机制,由组织委员吴德平联系该支部,综合发挥党建指导员、企业服务员作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产业布局和规划,听取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帮助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在代楼村部专题开设菌种种植培训班,组织周边村街有意愿的群众学习,邀请省市专家专题授课,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得益于此,镇村两级和正和发展食用菌产业信心更加坚定。2020年9月在徐寺村流转200亩土地,建设菌棒工厂、智能香菇大棚等,成功培育水稻和菌种轮作、经济价值高的羊肚菌,每亩产量500~800斤,市场鲜菌售价每斤120元,批发价110元,亩产值可达5万到8万元,上市后供不应求,产品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地。 “路子找对了,我们就要大胆去干!”罗红莲说。一、二期的成功,坚定了十里镇龙头产业集群带动、集体经济、农户参与共同致富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政策支持,提升龙头企业规模和带动能力。十里镇争取资金、政策支持,与正和加强合作,追加投资2.6亿元,于2021年5月开工建设占地480亩的正和三期基地,主要建设菌棒厂、养菌室、包装厂、展示大厅、营销公司、办公场所等,打造在豫南地区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此外,镇党委还积极协助基地注册海南十里出口贸易公司扩展出口业务,在光山县成立贸易公司,形成国内外销售两条网络。积极发挥电商优势,帮助产品销售和品牌塑造。积极联络上海农科院、信阳农科院等食用菌研究机构,促成产学研一体化。带动周边群众和豫南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坚持示范带动,把小农户经营纳入全产业链发展链条,充分调动群众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生产能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拓展增收空间,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基地按照500元/亩的周边最高价格承租,增加群众出租土地收入。促成基地与13个村街达成合作帮建5亩示范性大棚,鼓励集体经济、“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参与其中,通过创办合作社、以资金或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生产经营,由基地提供培育成功的菌棒,指导种植生产,对食用菌成品进行回收、加工、包装、销售,并在回收资金中扣除菌种费用,最大程度减小群众在种植、市场中的风险,确保稳定增收。三期基地建成后,将成为豫南地区生产规模较大、装备先进的食用菌产业生产研发基地,带动周边上千人务工,形成“家家户户有产业,香菇丰收好致富”的良好局面。 务实重干出成效,“美丽产业”正逢春。通过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十里镇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十里镇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产业支撑。十里镇先后荣获“国家卫生乡镇”“河南省文明村镇”“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信阳市信访工作“四无乡镇”“平安建设优秀乡镇”等省市荣誉20多项。镇党委书记罗红莲扎根基层,用责任担当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以务实重干精神和出色工作成绩,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口碑,成为干部眼中的“铁娘子”、群众贴心的“红莲书记”。她先后荣获“信阳市十佳乡镇党委书记”“省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日前再获殊荣,获得“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