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旸,今年33岁, 三门峡市人社局一名普通职工。多年来,他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履职尽责,尤其是在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中,他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和能力,始终将村里的事、村民的事放在心里,务实重干、无私奉献,在岗位上奏响了为民务实谋幸福的劳动乐章,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积极主动办实事、做贡献,展现出基层人才的担当和热忱,获得了群众、组织和同事们的高度认可。 真诚敬业奉献 始终恪守为民情怀 2020年3月,一直在机关工作和市区生活的王紫旸积极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到陕州区西李村乡岩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接力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岩里村生活艰苦,距离县城和市区较远,来去都需要开车很久,到村里再转小巴以及步行一段时间才能抵达。不仅如此,那一年他的孩子才出生六个月,成了王紫旸驻村生活的最大牵挂。而他始终为了组织需要,始终响应国家召唤,始终关切人民需求,这是他一直铭记在心的做人处事原则。 心怀“国之大者”“一枝一叶”牢记心间 自2020年投身农村一线工作以来,王紫旸一直保持着对帮扶群众的关心关注。第一次接触乡村振兴,第一次这么近地走进农村,他下定决心要做好这项工作。在刚入村的几天里,他沉下心来、扑下身子,积极走访入户,了解村情民意。他真诚热忱帮助他们解难题、办实事,不辞辛苦,定期到农户家中了解情况、送去温暖,更专心致志通过各种渠道为他们提供帮助,展现了一名基层一线干部的奉献精神和无私情怀。在岩里村,为了准确把握全村状况、致贫原因,有针对性的做好帮扶工作,他在最初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日常定期入户调研的习惯,利用驻村时间,经常入户细致调研摸排情况。通过深入调查,他针对各项工作和群众需求迅速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对贫困户情况了如指掌,按照“一户一策”的工作思路,制定出符合每户实际的发展规划,不知不觉中成了群众的知心人。 关注群众需求 心贴心解难题办实事 王紫旸深知做好帮扶工作最重要的是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2021年5月,他在走访入户的过程中了解到岩里村一组的高满俊因一场大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家中还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经过一系列深入细致的了解,他得知在高满俊生活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决定为其中一个孩子高正杰每学期资助1000元,用于解决孩子高中期间的生活费用,还把自己的妹妹刚刚高考完的学习资料送到了高家,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如今,高满俊只要提到王紫旸就无比感恩。据了解,王紫旸低调为群众办的好事还有很多,他至今每月还保持着向国家儿童基金会进行捐赠,用王紫旸的话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相应的社会责任,可我还是能力有限,做得还不够!” 积极谋划、主动作为 全面推动整体面貌提升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在各个方面不断全力推动村级建设。2020年10月,他积极争取到16万元资金,用于提升村部,新建办公场所4间。2021年,再度争取8万元为村部购置家具家电,完善办公场所,并且为全村安装了监控系统,让村民安全更有保障,为全村基层治理、防范安全风险隐患打好了基础。 2022年,一直关注着岩里村基层治理和民居环境的王紫旸开始了一个大工程。岩里村的寨沟组是全村唯一一个与村部直接连接道路未硬化的村组。多年来,村民出行极其不便。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群众出行、生产生活需要绕行10余里地,苦不堪言。村委曾经多次提议硬化该道路,但始终因资金筹集不到位、村民意见不统一,道路硬化多次提上议程却毫无进展。王紫旸带领驻村工作队坚持“靶向治疗”和“各个击破”工作法,一方面积极对接市、区职能部门,争取道路硬化专项资金;另一方面,坚持入户走访,深入村民家中听取道路硬化的意见和建议,并逐一化解矛盾、分歧,初步达成了组内道路硬化共识。7月末,随着资金逐步到位,岩里村寨组道路硬化工程进展迅速,一条平整的水泥马路接通沟北、沟南。村民生产生活的大难题终于“一朝得解”,大家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立足优势、深挖潜力 多举措推动产业发展 他深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为村里打开一条增收道路是关键,考虑到岩里村的实际,他深深地思考、认真的策划,认识到产业发展永远是帮扶路上的重要支柱。因此,王紫旸深入到岩里村,深挖潜力、调研现有基础和优势,发挥它的长处,期待走出一条岩里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之路。他立足岩里村自产红薯、土豆、粉条、粉面等农副产品,找渠道帮助农民销售,三年来共计帮助销售增收13万元,实现村民人均收入从9000元提高到16000元。提起王紫旸,岩里村人人都竖大拇指,因为王紫旸和他的工作队给他们带来了好生活。 王紫旸获得了群众的认可,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而他心中,也始终有对家人的亏欠,2022年夏天,第二个孩子出生时,他开展驻村工作不能陪伴,尚年幼的老大也不能常常见到爸爸。而即便是这样,他依然坚定着为民服务的信念。未来,他还会在这片热土上继续拼搏奋斗,以奉献之姿续写好服务人民、服务“三农”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