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伟:争当科技创新引领者

来源:河南新网 时间:2024-09-10 14:39:37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文/图

  张世伟在中国汽车铸造协会年会上作技术报告

  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大国工匠。

  在我国铸造行业有这样一个人,他在铸件熔炼过程中加入氮、锰、碳、硫等材料,就可以改善发动机缸体、缸盖、排气管、机床等铸件的强度、硬度、应力,以及抗疲劳强度等质量参数。在铸造过程中,选择不同的铸型涂料、砂芯涂料就可以解决铸件粘砂、烧结、脉纹等缺陷问题,能有效提升铸件的光洁度,降低铸件的废品率……

  他就是被河南省铸锻工业协会授予“铸材大工匠”称号的张世伟——一位以“成为一个能推动铸造行业材料技术进步的学习者”为个人愿景,致力于解决中国铸造行业难题,并不断开拓创新,引领铸造行业不断突破瓶颈,让中国铸件内“钢”、外更“光”,品质不断提档升级的“技痴”。

  张世伟所创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河南伟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年销售额5000余万元,与一汽铸造、东风铸造、恒立液压等100多家知名企业长期合作,产品销往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

  张世伟作为第一发明人,现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目前正在申请受理中的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目前,河南伟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牵头起草单位,起草了行业标准《铸造用增碳剂》;张世伟作为参与起草人,起草了行业标准《铸造用增硫剂》《铸造用珍珠岩除渣剂》《铸铁用孕育包芯线》。

  那么,这样一位“铸材大工匠”是怎样炼成的?

  “克”铸患

  “铸件内孔不能有一粒砂子残留。”这个要求难住了江苏一家铸造工厂,这是该工厂与土耳其某企业达成的一个千万元的液压阀合作项目,他们团队花了近9个月的时间依然无法突破这个瓶颈。然而,张世伟和他的团队仅用了几天时间,通过使用河南伟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前沿性材料并提供技术服务,在不增加综合成本的基础上,解决了技术难题,使江苏这家铸造工厂顺利与土耳其某企业达成项目合作。

  “缸体铸件油道、水道粘砂堵塞问题,人工清理难度大,残次品比例高,铸造工厂损失严重”,对于这项难题,一家知名汽车发动机生产企业,整个团队研究了1年多,仍然无法突破这项难题。张世伟和他的团队与厂家一起,通过调整工艺流程,并使用砂芯涂料,仅用了15天时间,就使缸体铸件内外无砂子残留,每个铸件仅仅增加了几块钱的材料成本,为企业每年节约人工和残次品费用1300多万元。

  数控机床被国际公认为“工业母机”,在国民经济和军事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中国数控机床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居世界第一,高端数控机床的进口量同样居世界第一。

  为啥我国就不能自己生产高端数控机床,还要进口呢?

  “影响国产数控机床质量的原因之一,是机床铸件强度和硬度低、应力大,导致国产数控机床床身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变形,故障率高,加工精度低。”张世伟说。

  张世伟和他的团队通过在机床床身铸造件调整使用氮化锰和微量元素工艺,突破了这一技术难题,协助我国多家铸造工厂对其机床铸件进行强“质”提升,使他们的机床在每台降低近千元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了机床铸件的力学性能,减小了铸件应力,使国产机床铸件的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举有效提升了我国国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使用寿命,使国产数控机床的使用价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中国铸造行业,对于有很多企业历经半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张世伟和他的团队就像“铸造医生”,运用深厚的铸造理论、工艺、产品和实践经验,开出“药”到病除的“良方”,帮助企业克难攻坚,去病强体,一些合金材料被他巧妙地应用到制造工艺上,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被行业同仁赞不绝口。

  “掌”先机

  初见张世伟,他给记者的印象是面相清朗、热情专注,言语中满是铸造行业的专业词汇,内敛的气质中透着坚韧执着的钻研精神和踏实稳重的品性,似乎他的每一个细胞都在为其挚爱的铸造事业激情澎湃。

  1971年出生的张世伟,父母都是平顶山煤矿的职工。大学时,他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便被分配到平顶山市卫东区的一家煤粉厂,从事销售工作,后辗转到宝丰一家铸造材料厂,从事销售12年,为铸造企业提供煤粉。

  “刚参加工作时,没有专业知识,只能按照当时盛行的销售方式,去客户那里陪吃、陪酒又赔笑,如果客户正好遇到焦头烂额的难题,就会对我们敷衍了事,甚至极不耐烦。我逐渐意识到,如果我掌握一些铸造专业技术知识,把自己的产品性能与客户的难题关联起来,在提供服务、解决问题的同时,销售自己的产品,岂不是水道渠成、顺理成章?”张世伟回忆说。

  用技术推动市场这一技巧是张世伟对销售工作认知的一次转折,人生角色觉醒的一次重要突破,这也改变了他的一生。

  从此,他走上了铸造专业技术学习的“乐趣”旅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习过程中,他逐渐掌握了解决铸造行业诸多难题的“处方”,积累了深厚的铸造“道行”,也练就了他对这个行业发展的敏锐洞察力。

  2019年,铸造行业使用的冲天炉,因污染严重被取缔,行业进入“电炉时代”。

  当时电炉的工艺并不成熟,冶金质量不如冲天炉,铸造行业普遍存在产品质量下降、废品率和生产成本升高的现象。

  张世伟通过查阅国内外铸造相关书籍及专业资料,了解到铸造行业所使用的增碳剂技术参数与电炉需要的技术参数存在的差距是提升电炉铸件质量的关键。于是,他通过无数次实验,及时将适应电炉生产特点的石墨化增碳剂导入,并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这一技术。

  很快,使用该技术生产的产品因铸件质量稳步提升、生产成本明显降低而得到市场青睐,供不应求,张世伟的企业顺利步入正轨。

  每一位成功的创业者,都曾历经千难万险的磨砺。

  “正因为我当时立志要成为铸造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掌握了行业的前沿技术,才用高端石墨化增碳剂化解了电炉铸件质量的危机。”张世伟说。

  说起创业初期,抵押房产、四处借钱、两次搬迁厂房等困境,张世伟依旧情难自已,热泪盈眶。

  他非常感激跟他并肩作战的爱人。张世伟的爱人是学会计的,企业发展过程中,给了他极大的支持,而母亲更是给了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每当遇到困难,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想起母亲,她总是说‘再难,总能过去’,这句话给了我无限力量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让我遇事不轻言放弃。”张世伟说。

  “痴”练艺

  销售产品时,张世伟受挫,他知道,要拥有专业技术才能有尊严地销售。在运用自己所学技能进入商海,喜获第一桶金的时候;在三言两语就能帮助铸造企业克服生产难题,得到感恩、尊重和业界肯定认可的时候,张世伟的人生又有了新目标:立志为中国铸造行业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学时,张世伟学的是计算机,并不是铸造专业,咋就变成了铸造行业的“香饽饽”了呢?

  “我因为对解决铸造行业遇到的难题产生了兴趣,在求知欲的驱动下,自己购买铸造行业书籍学习专业知识,有不明白的就请教专家、教授,实践中遇到难题就请教活跃在铸造行业一线的工人。”说起练艺的日子,张世伟眼里闪着精光。

  他说教会自己的有四个“导师”:兴趣、书籍、专家教授、一线工人。

  28年来,他研学了十多本铸造方面的专业书籍,查阅了几十篇铸造方面的论文专著,拜访请教过全国20多位铸造方面的专家教授,请教过铸造一线的50多名一线工人。

  如今,他更是把足迹延伸到了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既为学习别人更先进的技术,也为把自己的研发成果出口到国外。

  “学习研发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有很多次,为解决一个问题,睡梦中想到解决方案,就赶快拿起床头的本记录下来,半夜里还去查阅资料。”张世伟微笑着说。

  正所谓“艺痴者技必良”。在充分掌握了铸造理论、原理后,经过反复实践,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被张世伟融会贯通,积累形成了十多篇行业论文,在业内知名期刊发布。

  张世伟的论文还获得多项奖项,例如,《缸体缸盖内腔脉纹缺陷对策综述》在2020年河南省铸锻工业年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缸体缸盖内腔脉纹缺陷对策综述》在2020年山东省铸造年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高性能含氮灰铸铁铸造工艺及生产成本效益的研究》被2022机械化学技术基础国际会议收录。

  胸中有丘壑,腹内有乾坤。

  随着研发创新的不断突破,张世伟被行业逐渐熟悉、认可,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张世伟被聘为河南省铸造辅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中心主任和《现代铸铁》杂志第十一届编辑委员会委员,并开始参与铸造行业国家标准的起草和编撰。

  为使研发的产品始终处于行业技术领先水平,只要是跟铸造行业有关的科研院所,都跟张世伟有过交流合作。

  至今,张世伟的团队与郑州大学铸造研究所、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还签订有产学研合作协议,主要是利用高校的科研团队及先进的科研设备优势,使自己的技术和研发产品更具竞争优势。

  精诚所至,荣誉加身。2023年5月,张世伟被河南省铸锻工业协会授予“铸材大工匠”称号;2023年6月,被授予“2021-2022年度‘出彩鹰城人’标兵”称号。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在钻研专业技术过程中,总会不断遇到瓶颈,每当这时候,我就想起父亲拆摩托车给我的启发。”张世伟说。

  小时候,他的父亲经常把摩托车拆开,零件摆满一地,他观察父亲总是左看看右看看,小小的张世伟总担心父亲装不上,但最后父亲总能把拆得四分五裂的一地零件儿组装成一辆摩托车。

  “父亲的这些善于思考和琢磨的行为,其实是在不断探索尝试,最终会把问题解决掉,他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让我在研发新产品时更加坚定向前。”张世伟感慨道。

  “稳”致远

  心底无私,天地自宽。在视频传播成为时尚的当下,张世伟把他的经验拍成教学视频,无私地分享铸造行业问题解决方案、方式、方法,得到了行业同仁的一致好评,在铸造行业逐渐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在别人眼里,把这些可能被别人当成技术秘密的经验分享出来,这行为似乎有点儿傻,但我觉得能够帮助中国铸造业同仁快速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是一件功德事。”张世伟说。

  张世伟认为自家公司是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需要极速扩张,攫取庞大的市场价值,对于他和他的团队来说,唯有行稳才能致远。

  他希望,自己的企业以铸造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为引领,能一直走在行业的前沿,成为一家有深厚技术底蕴、有超强服务能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因此,他制定了企业目标:专攻行业前沿产品研发,实现技术突破,每年拿出300多万元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并无私分享前沿技术,引领行业做优做强。

  所以,在技术团队培养、技术研发和后勤服务方面,他主张每名技术人员都要专业细分。比如,他培养的6名技术人员,分别具备熔炼、工艺、设备、型砂、芯砂等非常专业、纯熟的技艺,都能独当一面。

  企业的技术人员每两个月开一次技术分享会,要求每位技术人员要掌握相应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与行业专家、教授交流学习,并到外资企业学习交流。

  张世伟目前带的6位“高徒”,所注重的是对他们善于学习、总结、输出、专注能力的培养。如外出“诊断”问题时,不懂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会手把手地指导徒弟分析、解决问题,让他们逐渐成长为一名行业精英。

  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知识不但改变了张世伟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铸造行业的技术进程,改变了国内外诸多铸造企业的发展轨迹。

  掌握了解决铸造行业问题“秘诀”的张世伟,以他的钻研、敬业、专注、创新精神在不断追求自我卓越的同时,也改变了他所带领的30多名团队成员的命运。

  “我想为企业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张世伟认为,员工和客户满意的心声是他听到的最动听的言语,弥足珍贵,对他来说更是一种责任,也是前行的动力。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河南新网 Copygight © 2021 henanxin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208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