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明瑞通讯员付琳文/图 人物风采 李政伟,出身农村,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当了一名人民教师。2005年,他辞掉“铁饭碗”,在家乡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镇狮子桥村成立奥吉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蘑菇工厂化种植。当时,国内的双孢菇和褐蘑菇工厂化种植起步晚,技术落后,李政伟带领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亲赴荷兰,学习最先进的培养料制作和蘑菇种植技术,并多次邀请荷兰、希腊、美国的技术专家前来指导。结合当地生产实际,经过几年的摸索,李政伟和他的技术研发团队创新研究出双孢菇三次发酵料制作工艺和褐蘑菇种植技术,蘑菇的产量、质量在国内同行业遥遥领先。 2011年,李政伟作为主要发起人,牵头制定了国内褐蘑菇种植唯一的地方标准——《河南省褐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范》,该标准通过专家论证。 因为在带动农民致富方面的突出贡献,2011年12月,李政伟被省委组织部等十部门联合授予“河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荣誉称号。因为对产业扶贫贡献突出,奥吉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开封市扶贫龙头企业和兰考县“巧媳妇”工程就业示范基地,还被授予我省最具影响力爱心慈善奉献奖。 特色产业扶贫 全产业链带动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李政伟深知自己和公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坚信,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 2017年3月,李政伟响应国家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号召,在证监会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在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投资9000余万元,建立了占地115亩的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基地,同时建设标准化智能菇房60间,可年产双孢菇6300吨。根据双孢菇产业链的特点和兰考县实际状况,该基地发挥资金、技术、设备、人才、销售渠道等优势,通过秸秆收储——基料加工——蘑菇种植——废料利用(有机肥)全产业链促进兰考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创收、脱贫致富奔小康。 劳务吸纳扶贫 留守也是春天 蘑菇的采摘及包装需要大量工人,因为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必须留守在家的家庭妇女只要心细肯学、踏实肯干,培训一个月便能上岗。近年来,奥吉特兰考基地直接为当地农民提供工作岗位近200个,80%都是女工。美丽的生产厂区,良好的工作环境,规范的经营管理,让员工获得的不光是经济收入,更是存在感、幸福感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村民高双阁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来一直和爱人在外地打零工,两个孩子和老人留在老家。2017年奥吉特兰考基地投产后,高双阁作为返乡人员被优先录用,现在已经成为生产部的小组长,一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去年,她把爱人也介绍进了公司,俩人的年收入有近10万元,不比在外打工挣得少,还能每天陪伴老人和孩子。奥吉特公司的到来,吸引了大批像高双阁这样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昔日沉寂的张庄村及附近村庄又恢复了热闹。 多种形式帮扶 拓宽增收渠道 脱贫攻坚战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奥吉特公司都主动参与,对公司所在村镇给予力所能及的对口帮扶。公司下属3个企业流转周边土地300余亩,惠及群众300多户800余人,有效推动了当地农业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公司与东坝头镇政府结合,对符合条件的无劳动能力困难户按照1万元的到户增收资金入股奥吉特公司,每年每户固定收益1200元,直接带动125户困难户实现稳定增收。公司还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扶贫“1+3”工作模式,投入10多万元为困难户改造危房、庭院,积极参与兰考扶贫“五净一规范”活动。 技术培训扶贫 鱼与渔两相授 为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奥吉特公司对所在村镇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排,将有能力、有毅力、能坚持的困难群众作为帮扶对象。奥吉特商学院专门在兰考县设立研发培训中心,组织接待全县食用菌种植合作社成员、种植户、乡村干部参观学习,为农户提供职业培训,使农民工从体力工转变成技术工,成为科学种田的新农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两年来,奥吉特共接待培训100多批次、各种讲座50多场次,合计2000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万多份,还接纳20多名大学生到基地实习就业。 探索扶贫模式 助推乡村振兴 结合自己12年来的食用菌种植经验,李政伟带领公司将菇房小型化、简约化、独立化、基地化,使之既不失工厂化生产的优势,又更贴近农户。他计划用2~3年的时间,在逐步完善产业链条的基础上,在全县推广建设20~30个小型高标准菇房基地,届时可直接带动5000~7000人就业,培育不低于2万人的新型技术农民,间接带动不低于10万人参与食用菌及其相关产业,使食用菌产业成为兰考农业的支柱产业,实现产业扶贫质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