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2021网络名人读中原”寻古镇,探洧川,听故事,感发展!

来源:河南新网 时间:2021-09-19 09:51:57 

  9月17日上午,绵绵的秋天,吹来阵阵凉爽的风,尉氏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尉氏县2021网络名人读中原”主题系列活动,在尉氏县洧川镇拉开序幕。

  来自全县的知名网络大V和自媒体代表20余人齐聚洧川,用抖音、快手、微信平台、视频号等新媒体记录洧川镇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发展,一访这座千年古镇的文化魅力。

  

“尉氏县2021网络名人读中原”寻古镇,探洧川,听故事,感发展

 

  探产业经济,带群众经济。“我们永和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现有职工160余人,拥有高级技术专业人员及管理人员16人,先后12次分别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开封市优秀民营企业、特殊贡献奖,属全省百强纳税企业,是市、县两级政府重点扶持企业,名列开封市民营企业前3强,录用脱贫户10余名,受灾群众10余名,成为支持当地乡村振兴、防汛防疫等工作的重要‘一翼’。”开封市永和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伟的简单介绍,引来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尉氏县2021网络名人读中原”寻古镇,探洧川,听故事,感发展

 

  访非遗文化,颂民间艺术。“俺洧川豆腐是用老浆水点兑发酵制成,也称“老浆豆腐”“称钩豆腐”“麻绳豆腐”,放到锅里炖不变形,且越炖越筋,风味独特……”在尉氏县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洧川豆腐生产车间,该镇花桥刘村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刘军献,边介绍洧川豆腐的特点,边用称钩勾起来一块豆腐,顿时让大家对洧川豆腐刮目相看。

  据了解,洧川豆腐的传统生产技艺,迄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洧川镇的“金字招牌”,全镇生产豆腐厂家由以往的2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近50余家,年产量500万公斤,既属于这里的传统文化产业,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产业项目之一。

  寻“风情园”,品秋的果。一名叫潘慧平的村民向采访者介绍:“自从这风情园农场建好的这几年里,村干部经常安排俺到这里助忙,这里工钱随时发,水果随便尝,哈哈……”在尉氏县洧川镇花桥刘村风情园农场,10来名村民正在有说有笑地进行水果装箱。

  “建咱这占地200余亩的农场(果园),得到了镇党委、镇政府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今后,俺还打算开办起农家乐,真正种出个名气和名堂,以带动更多的家庭和脱贫户有钱挣、能致富……”该风情园农场场长刘冠军对以后的发展信心百倍。

  

“尉氏县2021网络名人读中原”寻古镇,探洧川,听故事,感发展

 

  “洧川南城门始建于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时光,它见证了洧川的发展,也陪伴了一代代人的成长。属于省级文保单位,其建筑古朴,雄浑壮观,更为奇特的是,在北荫城门洞上方砖缝斜刺生长这株500寿龄的古柏,枝繁叶茂,枝形奇异,堪称中华一绝,凡到这里的游人无不叹为观止。这里曾有‘百里有余(柏里有榆)’的传说:说是有人问道:‘洧川南门到北门有多远?’答曰‘百里有余(柏里有榆)’。其实,南门到北门没有一百多里地远,这里说的是在当年,洧川南城门顶端长着一棵柏树,而在与南门遥遥相对的北城门顶端长着一棵榆树(榆树在文革期间被毁);在这城门楼上的‘四花型’砖朵,是因为当年洧川出了两名状元(吕蒙正、刘里顺),当时的上级官员特批,要求修建成如此‘花型’。”听着该镇相关负责人娓娓道来的介绍,采访者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时的场景……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旅游消费提档升级,文旅融合新时代已经开启,洧川的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非遗文化和果园创新种植为洧川注入了新的活力。采访团表示,将通过自身优势,积极宣传洧川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新气象、新风貌,努力将这里打造成“中国最具魅力文化古镇”!(王水田 刘勇)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河南新网 Copygight © 2021 henanxin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208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