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郏县文联传来消息,由该县王集乡柴堂村年逾八旬老人张召撰写的《汝水枪声》抗日题材小说,近日由环球出版社出版发行,共收集抗日题材故事46篇。 该书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写惨烈的郏县南城门梨园坑军民绝地反击战,下半部写北汝河岸边的农民以河边的荆棘芦苇为依托与日军展开的喋血拼搏。翻开此书,郏县人的英勇顽强,郏县人的忠心爱国、可敬可爱展露无余。 张召今年85岁,日军攻陷郏县那年他7岁,当时正读小学一年级。小麦成熟季节,未谙世事、饥肠辘辘的他,亲眼目睹全村人丢下待收的麦子逃命“跑老日”,村里青壮年劳力给部队运送弹药被炸死被枪杀的消息不断传来,村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了深深的仇恨。新中国成立后扫盲热潮中,他承担起村里扫盲任务,并把发生在身边的扫盲故事写成《三十五个农民进“业中”》的通讯,发表在《河南日报》上。 1982年夏,北汝河遭遇百年一遇洪灾,墙倒屋塌,庄稼绝收,到处一片汪洋。灾情发生后,郏县县委县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抢险救灾,国家出资重建家园,年底全村即焕然一新。随后,县领导组织在柴堂村召开了忆苦思甜大会。会上,不少村民讲述解放前水灾蝗灾造成的苦难和背井离乡、逃荒要饭的日子,以及日本鬼子入侵郏县的滔天罪行。有县领导鼓励他说:你能在《河南日报》发表文章,也可以把这些写一篇小说。就这样,一句话激起了他的创作热情。由于文化低,他买来字典、词典,一边学习一遍书写,同时不断走访健在的老人,搜集与抗日有关的信息,就这样断断续续地书写了40余年,直到2020年,全书20余万字。(侯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