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西洛阳市嵩县,土地流转的话题一直是近段时间老百姓关注和讨论的“热词”。 “就好像网上火爆游戏《羊了个羊》一样,只要土地连片规模经营看得准、卖得好、模式新就能闯过集体经济‘强村富民’这下一关。”叶岭村返乡乡贤、党支部书记董广聚风趣地说。 “小片变大片、越连越值钱,土地流转培育富民产业” 嵩县“九山半岭半分川”的独特地貌,也是城关镇叶岭村的写照,农业耕种“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制约着当地农民祖祖辈辈依靠“土地”收入增长的瓶颈。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乘着乡村振兴东风,叶岭村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从2021年开始集中流转土地1076亩发展丹参产业,成为嵩县中药材产业的试点村。 “我们流转土地后统一种植丹参,交给农户管理,签约药企订单保底价收购,除去流转费、务工费,亩均稳定收益在2000元以上,形成‘租金+薪金+分红’模式。”支部书记董广聚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收益股份化、利益联结化,分配模式激发产业活力” “三分种七分管,只种不管没有产”。城关镇主抓农业农村工作的副镇长高丽明介绍说:“在管理上,我们探索了四方利益联结分配机制,总收益的10%给合作社管理人员工资、20%给村集体股份合作社收益、30%给群众分红、40%预留集体合作社发展的后续资金。通过收益股份化、利益联结化,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实现产业发展的可持续。 “创业促产业、产业促就业,乡贤返乡破解人才瓶颈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叶岭村以乡贤返乡创业、土地流转为小切口,通过丹参种植拉长产业链条,探索发展丹参蜜、研学游、“太空仓”民宿等业态。两年前叶岭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3万元,今年有望突破75万元,带动202户农户年人均增收1.2 “乡贤返乡创业、培育富民产业、促进群众就业,看似互不关联,却又让乡贤、创业、就业形成发展要素联动的纽带,破解依靠土地发展乡村产业的难题。”城关镇党委书记张宏业告诉笔者。 “政策加资源、守正加创新,找到‘强村富民’新药方” “政府搭台、多方参与、群众受益”。叶岭村丹参产业发展过程中,县委、县政府给予“两项制度衔接”重要支持。一是对1000亩规模以上特色产业基地,每亩给予500元土地流转引导资金。二是对种植效果好,带动作用明显,经验收认定合格的,再给予每亩300-500元的特色产业奖补资金。 “十根指不同长短,各镇各村资源禀赋各异,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没有“万能钥匙”,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每个村的环境不同、基础不同,不能指望‘一张方子’包治百病。”洛阳市政协副主席、嵩县县委书记宗玉红这样说。(河洛文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