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金融违法犯罪,涉案金额大、受害人数多,不仅给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极大地干扰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经济金融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在剖析非法集资的老套路与“新剧本”之前,中原消费金融还是先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非法集资?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资,对非法集资坚持防范为主、打早打小、综合治理、稳妥处置的原则。非法性、利诱性、社会性是非法集资的典型特点。 其中,承诺高额回报,编造“暴富”神话;编造虚假项目,披上合法外衣;虚假宣传造势,打消群众疑虑;利用亲情诱骗,扩大受害群体,以上都是非常集资常见的老套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近年来非法集资也披上了科技创新的“外衣”,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其中频频在养老领域发生的“养老欺诈”更是手段多变。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4296万,其中,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老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99.5%。随着老年人触网的数量越来越多,不法分子在新型骗局中便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从近年来的非法集资案件中来看,当前针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犯罪主要利用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并与当代社会热点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诈骗话术、手段“迭代升级”、复杂多变。 其中,针对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打着“共享农业”、办“合作社”等旗号,编造种种吸引眼球的赚钱噱头,以高额回报引诱农民参与投资。此外,还有假借“元宇宙”“区块链产品”等噱头,诱骗投资、理财。在此类新型非法集资的“新剧本”中,不法分子不仅手段更新快,从冒充电话、虚假中奖短信到通过互联网网站、手机病毒、二维码等新手段;而且针对性更强,瞄准老年人需要陪伴、更注重健康等需求,以保健品、以房养老等制造骗局。 无论是老套路还是“新剧本”,在中原消费金融看来,防范非法集资,还是要提高自身警惕性。比如,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加强账户安全管理,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等重要信息,不点击可疑链接,不连接来历不明的无线网络,不扫描非正规渠道获取的二维码;建立风险意识,树立正确投资理念,不做暴富梦,不信高回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法合规的渠道投资。 |